市箱包皮具产业链办组织电商与企业代表对接,促进合作共赢。(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谌孙存 摄)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全媒体记者 谌孙存 通讯员 王馨悦 赵聆芝)3月26日,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1至2月,怀化箱包皮具产业签约产业项目13个,链上企业达155家;新增规上企业3家,总数达24家;产业链实现总产值3.9亿元,箱包出口248个标箱,总额近1亿元。
今年来,怀化箱包皮具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已投产项目17个,开工20个。享同实业拉杆箱全产业链项目加速推进,每月可生产成品箱包约60万只。享怀项目3栋厂房已投产使用,享辰箱包预计二季度试投产。3月21日开业的福建华惠手袋公司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两个月时间,投资商感叹点赞“怀化速度”。国际陆港经开区威豪全自动化箱包、金阳包装,中方智行新材料、麻阳云庆箱包等企业订单充足,来势喜人。
同时,链式招商迅速推进。国际陆港经开区通过打造配件超市,出台配件招商政策,已有怡丰锁业、东莞祥和配件等5家企业意向入驻。艾科科技、新型印务等本地企业投入新设备,可提供五金、吊牌等产品,产业配套链条不断完善。
在市链办组织下,怀化箱包成品、配件、外贸、电商等上下游近50家企业达成供应链联盟战略合作,所需39种配件及原材料,35种实现本地供应。
为进一步助力企业建设提速,怀化加快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怀化高新区、中方县等产业园区持续供应保障厂房近40万平方米,员工宿舍近1500套,园区食堂、超市、运动休闲等设施全面提质升级,学校、医疗、餐饮、夜市、娱乐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逐步丰富。
下一步,怀化将进一步加强品牌和集群建设,提升项目建设速度,支持存量企业做大做强,做好招引新增工作,推动箱包皮具产业不断壮大。
享同箱包生产车间,工人在赶制订单产品。(市工工信局供图)
箱包“长”出“怀化基因”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在怀化国际陆港的集装箱堆场上,满载拉杆箱的货柜整齐排列。每天,约4000个拉杆箱从这里启程,跨越山海抵达中东、南美、非洲等地,成为这座内陆城市拥抱全球化的生动一幕。
湖南华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勇点开手机里的物流追踪系统,屏幕上闪烁的光标显示,3天前发出的货物已抵达目的地。自2023年落户怀化以来,这家企业已追加投资2000万元,引入10条智能行李箱生产线。
“选择怀化,看中的是陆港的陆海联运优势和政策赋能。”周勇算了一笔账,怀化顺丰的运费与其他地区相比,每个拉杆箱要便宜3至4元,1000个箱包快件运费就便宜3000至4000元,几十万个快件算下来将节省很大一笔开支。
时间回溯至两年前,怀化箱包产业尚是“零基础”。2023年5月,怀化市委、市政府锚定“国际箱包之都”目标,将箱包皮具列为临港工业区首位产业。至2024年,全市新引进箱包项目102个,链上企业达142家,产业链总产值突破30亿元,形成涵盖成品制造及拉杆、轮子、里布等全链条生态。
怀化箱包产业基础薄弱,当地为何如此钟情这个产业?
“箱包产业与怀化市情深度契合。”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箱包专班负责人杨帅解析道,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箱包生产可充分释放怀化人力资源红利;箱包产业的外向型特征,则与陆港的“不沿海却通海”优势共振。自中老、中越班列常态化开行后,怀化运输成本与沿海地区持平,物流时效甚至更优。
寻求地方特质和产业的高适配度,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怀化走出一条“量体裁衣”发展之路。
怀化国际箱包皮具产业园内的企业,大多来自广州花都、河北白沟、江西新干、浙江平湖等我国传统四大箱包基地。落地后,如何快速克服“水土不服”?
“怀化国际箱包皮具产业园是我见过‘起来最快’的产业园。”湖南欧腾箱包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兆平说,从厂房定制到招工培训,政府全程护航,真正实现“拎包入驻”。公司2023年9月签约、次年5月投产,当年即实现2000万元营收。
近年来,怀化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抓紧抓实,切实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物流运输、用工用能、融资担保、市场开拓等问题。
“哪里口碑好,很快就会在箱包圈子里传开。”湖南森茂箱包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立新告诉记者,2023年9月他独自来怀化考察,当地良好的氛围让他印象深刻,一周后迅速携4位同行集体签约。
口碑正在转化为现实竞争力——目前箱包所需的39种配件,已有35种实现本地采购,陆港经开区打造“配件超市”,吸引怡丰锁业、东莞祥和等企业入驻。
眼下,怀化箱包产业正在加快建设箱包展示交易中心、研发设计中心、检测认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平台,不断增强产业辐射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