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在会同县马鞍镇相见村,护林员梁忠华正沿着林间小路巡视。每经过一棵古树,他都会停下脚步,仔细查看古树的生长状况,看看古树树干是否完好,树枝上是否有枯枝需要清理。
会同县古树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涵盖了多种珍稀树种。据会同林业部门统计,会同县国家三级以上保护级别的古树有2712株,而在马鞍镇相见村的贡田古树群便分布着近百株古树。作为护林员的梁忠华已经在这里巡视了十多年,按照他的说法,这些古树的模样已经深深“印”在了自己脑海里。
“我们每天都会在这里巡视一遍,尤其是在大风、雷暴、冰冻雨雪等恶劣天气过后,要认真仔细地检查古树有没有损坏,如果发现有损坏会对接林业部门来对古树进行及时的修复。平时我们也会阻止村民们携带火源上山,并及时制止破坏古树的行为。”梁忠华说。
古树是历史的见证者,是自然的馈赠,也是文化的传承,每一棵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当地居民的深厚情感。近年来,会同县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让这些古老的生灵得以延续生机,全力保留住这一株株独特的绿色“宝藏”。
在若水镇檀木村,县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对一棵受病虫害侵害的古树进行治疗和修复。工作人员仔细清理树干的腐朽部分,再把特制药物以吊袋注射的形式打入古树的内部,同时在树根周围施上肥料,为古树恢复生机创造条件。
为了更好保护县内的古树名木,会同县林业局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范围内的古树进行全面普查,详细记录每一株古树的树种、树龄、胸围、冠幅、生长环境等信息,为每一棵古树建立起详细的档案资料,做到“一树一档”,确保对古树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此外,会同县还通过林长制统筹,推进“五巡五防”“林长+警长”生态警务,实施古树名木网格化管理。县、乡、村林长、生态警长与护林员落实巡护责任,设置2721个打卡点,分712个网格,护林员每月打卡问诊,让古树“老有所依”。
“我们十分注重对古树的日常巡护和保养,平时会帮助古树清除枯枝,对于受到病虫害侵害的古树用药物进行治疗,目前这些经过我们救治过的古树生长态势都十分良好。”会同县林业局工作人员梁建光说。
在会同县的各个村落,古树保护宣传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相关部门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居民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工作人员还时常对古树所在村落进行上门入户宣传,这些做法提高了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古树保护的良好氛围。
“村里这些古树都是看着我们一代代人长大的,是我们村的宝贝。我们有责任保护好它们,让这些古树继续陪伴着我们的子孙后代。”马鞍镇相见村村民龙自伟说。
随着会同县古树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一棵棵古树在得到精心呵护的同时,也“扮靓”了当地的生态旅游。在会同县炮团侗族苗族乡新塘村,有一株有着一千六百多年树龄古银杏,每年初冬都会吸引众多各地游客,大家在欣赏古树魅力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会同县的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之心和守护之情。一棵棵的古树是会同这片古老土地的绿色传奇,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更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唐家兴
编辑:王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热门评论
打开会同融媒,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