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怀化市着力推动劳动教育提质增效
2025-02-27 09:09:01 字号:

走进怀化市大汉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扑面而来的是泥土、瓜果蔬菜的清香。同学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大家有的除杂草,有的摘蔬菜,忙得不亦乐乎。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大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黄鹂说。

以“劳”树德,以“劳”育美。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融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学生成长各领域,全面推动劳动教育提质增效。在全省劳动教育推进现场会上,我市作为3个市州代表之一,作典型经验发言。中方县、芷江侗族自治县和洪江区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教育实验县。

强化协同育人 形成共育合力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我市着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的协同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强化学校主体作用。各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每学期开展“劳动日”“劳动周”等活动,并将其纳入教育督导评估。

夯实家庭基础作用。各学校每周安排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真正实现劳动教育家校共育。2024年,怀化顺利通过“劳动教育清单”湖南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中期评估,推动全市各中小学校制定劳动任务清单并有效开展家校评价。

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去年以来,市教育局联合共青团、关工委、志愿者协会等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劳动教育示范推广、“公益小天使”社会服务劳动等活动100余次,评选市级“劳动之星”420人,引导教师、家长树立科学育人观,促进“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润心”等观念的形成。

优化课程设置 开足开好劳动课

怀化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有勤劳实干的文化底蕴,更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加强劳动教育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为促进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我市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开发地方和校本劳动教育课程,打造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劳动教育品牌。

为提升教师设计劳动课程和开展劳动教育的能力,我市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为总纲,通过课标学习、名师引领,实施线上线下培训。2024年,共组织市县、校级劳动教师培训436次,推动成立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培训劳动课教师17417人次。

同时,在市教育局官网开辟“劳动教育”专栏,提供展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2024年,专栏发布各类劳动教育活动相关资讯130余篇,丰富了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在此基础上,鼓励各地依托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开发市级劳动教育精品课程80个,特色项目37个。洪江市托口镇中学“竹编花篮”艺术劳动课程,怀化市锦溪小学“蚕桑养种”科学劳动课程,麻阳锦江中学“彩扎工艺”非遗劳动课程、通道幼儿园“三层五环”项目式劳动课程等,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夯实保障体系 强化资源供给

劳动是一种锻炼,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是一种修养。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劳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劳动教育的资源整合、师资培训、场地部署等方面深耕细作,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构建多元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挖潜校内劳动实践空间。全市创建省、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校34所,建成劳技教室512间。以“劳动教育实验校”项目化建设为抓手,引领各校结合实际充分挖潜,开辟校内劳动实践空间274个。怀化雅礼实验学校的“爱心农场”,会同城北学校的“蝴蝶谷”,鹤城区大汉小学的“悦豆园”等学校打造了别具一格的劳动实践空间。

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场所。全市创建省、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1个,县级实践基地43个。鼓励各校结合实际需求与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以多元多样的方式开展“劳动日”“劳动周”活动,不断拓展丰富课程内容,推动“一基地一特色”品牌建设。安江农校纪念园的“做一粒好种子”系列农耕劳动,怀化华阳基地的科普劳动,麻阳云果园基地的苗族非遗劳动等,既能让孩子们“动手流汗”,又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体验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落实专项经费保障。市人民政府出台《怀化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十条措施》,通过政府主导、示范引领、经费支持等方式,带动一批县市区强化保障、争先创优。市本级连续9年共安排87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市直学校中小学生“劳动周”活动开展。各地要按不低于20元/生/年的标准预算安排劳动经费。新晃、洪江区采取“政府建设、社会运营”的模式,分别投资1.8亿元、1.1亿元建成龙溪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基地和碧水云天研学劳动教育营地。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支持。吸引社会资金、民营企业投入建设,全市整合社会资本约7.5亿元用于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师资缺口是解决“劳动课谁来实施”的重要问题。我市采用兼、聘、培等方式,着力破解劳动教育师资短缺问题,走出了一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怀化路径”。

我市按1:500的师生比配齐劳动课教师,通过招聘新进一批、培训提升一批、教研活动和竞赛培养一批、聘请劳动模范、非遗传承人等特聘一批“四个一批”的方式,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劳动教师队伍。

2024年4月,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部门联合聘请了42名五溪工匠、技能大师、非遗传承人等社会各类人才为首批“怀化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聘教师”。

为着力解决劳动课教师“专业不专”的问题,怀化市教育局与怀化学院、怀化师专开展联合课题研究,探索建立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校地合作。

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劳动课专职教师223人,兼职教师6297人,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新开设劳动课的需求。

深耕劳动沃土,点亮成长底色。下一步,我市将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破解难点,奋力开创全市劳动教育新局面,让广大学子在劳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在劳动中感悟收获的幸福,培养造就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唐家兴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