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村庄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座活的博物馆。”来自广东的自驾游客林先生用相机记录下高椅古村的细节:青石板缝里的寸高草影、钱庄门楣的精美雕花、植物染工坊里渐变的靛蓝色布料……古村古风古韵、非遗展演、美食探秘如700年佳酿,让他深深陶醉。
“景区古朴清灵、古木参天、乡情浓郁。今天亲自体验一番,整个人都仿佛穿越了!”参加“点亮中国美”走进湖南会同暨2025会同手工柴火月饼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的重庆游客朱文杰走进连山神农炎帝故里景区,特别是观看“神农裸祭”“斗牛舞”等民俗表演后,不禁感叹。
会同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旅资源丰富。县名“会同”二字取自《周礼》中的“时见曰会,殷见曰同”,其深厚文化底蕴可见一斑。然而长久以来,会同文旅资源量多而形散,“惠中”有余而“外秀”不足,始终徘徊于“默默无闻”之境。而今,忽如一夜春风来,文旅新花竞相开。
有人说,会同文旅“五朵金花”的绚丽绽放,如手工柴火月饼制作一样,也浸透匠心。
会同手工柴火月饼的制作过程繁琐而精细,从选料、配料到揉面、包馅,再到用柴火烘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制作者倾注心血和精力。这种坚守匠心和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正是会同文旅所需。在发展文旅产业的过程中,会同县将这种匠心精神融入到各个景区的建设和运营中。无论是红色粟裕故里景区的文物保护与修缮,还是古色古香高椅古村的建筑修复与文化传承,都体现了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坚守。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会同文旅具有了独特的品质内核。
手工柴火月饼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会同人民的情感和记忆。会同县深入挖掘月饼背后的文化故事、民间传说和民俗风情,将其与文旅产品相结合,并不断完善相关设施建设。如,在月饼的包装设计上融入本地文化元素;在景区内举办月饼制作体验活动;在手工柴火月饼生产聚集地堡子镇建设手工柴火月饼非遗体验馆等,让游客亲身感受传统制作技艺魅力的同时,了解会同的美食文化底蕴。
基于这种文化体验思维,会同在粟裕故里景区精心打造了舞台情景剧《沧海一粟》、推出“追寻大将足迹”研学线路;在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建了生态文化步道及观景台;在高椅古村景区研发黑泡馇、黑糍粑等特色文化食品,推出传统傩戏表演;在稻香诗田打造稻田艺术景观、农耕文化体验区、建设稻梦小镇让游客感受稻草编制工艺与稻作文化;在宝田茶园积极打造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茶旅融合项目;在连山炎帝故里景区结合炎帝尝百草传说打造炎帝文化广场、建设神农本草园、开发中医药文化研学项目,传承弘扬神农炎帝文化。通过不断创新丰富文旅体验和文旅产品供给,大幅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充分利用本地文旅资源禀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价值,遵循“点上突破、线上串联、面上融合”的渐进路径,构建避免单一化发展的产业生态,目前,会同文旅已形成以粟裕故里景区为中心,古色古香高椅、宝田云端茶海、连山炎帝故里、堡子稻香诗田齐头并进的“五朵金花”发展格局。据有关数据统计,2024年,会同全年接待游客达236.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1%、10%。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何 乐 川 丁 赟
编辑:王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热门评论
打开会同融媒,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