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马鞍镇:“富民竹”产业撑起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8-29 16:48:22 字号:

DJI_0977.jpg

“家门口上班,一天能挣 170 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这样的日子踏实!” 近日,在会同县马鞍镇马鞍村的竹制品加工厂,村民张银娥一边熟练打包竹制半成品,一边笑着向记者分享就业带来的幸福感。这一幕,正是马鞍镇以楠竹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生动缩影。

265A9328.jpg

“全镇坐拥 2.7 万余亩楠竹资源,这是我们发展产业的‘绿色家底’。” 马鞍镇党委书记于东剑介绍,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镇里重点推进低产竹林改造与集约化经营,已完成 4000 余亩低产竹林高标准建设,流转 6000 余亩竹林实现规模化管理,“通过科学管护,竹林亩产效益提升 30%,为加工企业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原料保障。”

DJI_0974.jpg

目前,马鞍镇已培育竹木加工企业 9 家,其中规上企业 4 家,形成年消耗楠竹 8 万余吨、总产值超 7300 万元的产业规模。产品涵盖竹签、圆筷、竹席、竹地板、环保竹炭等多个品类,不仅供应本地及广东、广西市场,更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让 “马鞍竹品” 走向国际舞台。

265A9371.jpg

在湖南两合竹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不停,一根根楠竹经过切割、打磨、成型,变身精致的竹筷子、刀叉勺。“我们从 2018 年就深耕竹制品出口市场,去年出口额有60 多万美金,欧美、东南亚的客户都很认可我们的产品。” 公司董事长粟庆来自豪地说。

265A9356.jpg

作为镇里竹制品精深加工的代表,两合竹业不仅与海底捞等国内一线品牌达成合作,还构建起多元产品矩阵,年消耗楠竹 1.6 万余吨,年产值达四五千万元。“我们计划扩大规模,新增竹吸管、咖啡棒、竹制灯笼等生产线,力争年产值突破 1.5 亿元。” 粟庆来的规划里,满是对产业升级的期待。

265A9317.jpg

与两合竹业的 “外向型” 发展路径不同,会同县民益农业有限公司则以 “集体经济” 模式扎根本地。“我们厂占地 7000 平方米,主要做竹地板、竹拉丝、环保竹炭和竹笋加工,58 名工人里有 13 名是脱贫人口。” 公司总经理龙国东介绍,企业采取 集体 + 个人 + 农户 的股份模式,村集体占股 80%,剩余股份由村干部和农户共同持有,实现 “发展成果大家共享”。

目前,民益农业年消耗楠竹 1.5 万吨,年产值约 2000 万元,除为园区提供粗加工配套外,生产的竹炭还远销云南、贵州及广东地区。“去年村集体通过企业分红增收不少,农户既能拿工资,还能享分红,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龙国东说。

265A9352.jpg

楠竹产业的蓬勃发展,最终惠及的是当地百姓。“以前出门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现在在厂里上班,每天都能挣170元,家里的事也不耽误。” 张银娥的经历,是马鞍镇 500 余名 “竹产业工人” 的共同写照。

据于东剑介绍,镇里的竹木加工企业通过 “车间建在村口” 的模式,开发竹林管护、加工包装、成品检验等岗位,重点吸纳脱贫户、留守妇女等群体就业,人均月收入达 3000 元以上。同时,企业还通过竹林流转、原料收购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 2000 元,真正让楠竹成为 “富民竹”。

DJI_0970.jpg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县委‘1354’工程,推动楠竹产业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 于东剑告诉记者,镇里计划加快高产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复制推广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引导企业引进竹纤维提取、竹工艺品研发等精深加工生产线,力争未来三年培育更多产值超 2000 万的龙头企业,让 “一根竹子” 串起更完整的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付俊华 通讯员 侯建宇

编辑:张艺叶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会同融媒,参与评论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