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大暑节气,恰逢三伏初伏第三天。全国多地开启“上蒸下煮”模式,空气湿度大、风速小,体感温度远超实际气温。今年三伏天共计30天(7月20日-8月18日),较往年缩短10天。
在会同县中医医院三伏贴贴敷现场,人头攒动,室内艾草香与姜汁味交织。据悉,今年该院三伏贴预约量明显增长,受众从老年人显著扩展至年轻群体。数据显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占63%,颈腰椎病患者占33%,20至35岁人群占比首次突破25%。
“我这颈椎老毛病,夏天吹空调更难受,坚持贴了五年,感觉轻松不少。”正在接受贴敷的市民宋征兰表示。
近期,“三伏天祛湿”话题热度走高。会同县中医医院中医专家特别提醒,养生需“辨证施治”,不可盲目跟风。
“‘三伏晒背’‘光脚踩石’等方法仅适合体内寒湿较重或寒虚体质的少数人。若本身就是阳盛火热的体质,就不能盲目晒背,反而会加重体内火气,引发不适。”会同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龙有军说。
三伏天温度高、湿度大,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若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等不适,需立刻停止户外活动,必要时及时就医。
专家提醒,科学度夏需遵循四原则:一是温补阳气:可适度选用艾灸贴敷等疗法;二是清热解暑:多食苦瓜、莲子等苦味食物;三是健脾祛湿:食用薏米、冬瓜和饮玉米须水;四是规律作息:早睡早起,午后小憩20分钟。
三伏养生贵在坚持。降温防暑与节气养生相协调,方为增强体质、安度伏天之道。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王敏 通讯员 向玉梅
编辑:毛羽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热门评论
打开会同融媒,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