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也是通道转兵90周年。
12月12日,2024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通道转兵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研究交流活动在通道转兵纪念地开幕。众多党史专家学者齐聚通道,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深挖通道转兵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从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为什么说“通道转兵”至关重要,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对今天的我们又有哪些重要启示?
▲12月12日,2024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通道转兵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研究交流活动在通道转兵纪念地开幕。(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智伟 摄)
伟大转折的历史开端
在党的历史上,被称为伟大转折的会议只有两个:一是遵义会议,二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两次会议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会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一飞跃的实现,遵义会议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历史地考察遵义会议这一伟大历史转折,通道会议无疑是其发端。具体而言,它是由通道会议开始,经过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的进一步准备,到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再到扎西会议、苟坝会议的贯彻落实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历史链条。在这个历史链条中,遵义会议是伟大转折的核心会议,而通道会议及其促成的通道转兵则是这一伟大转折的开端,是整个历史链条中的关键一环。
▲中央红军长征途径通道大事记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与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撤离,计划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湘西,然后再创建新的根据地。在此战略转移过程中,由于党的主要负责人博古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人不懂军事,错误指挥,致使红军遭受了巨大损失。当中央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并渡过湘江来到通道时,部队已从江西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而此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将去湘西的意图,调集了20万重兵在红军北上湘西的路途上布下了一个“口袋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
只剩3万余人的中央红军该去向何处?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1934年12月12日,中央主要负责人在位于通道县溪的恭城书院内召开了一次临时紧急会议,研究解决处于危机情况下的红军行军路线和战略方针问题,史称“通道会议”。
▲通道会议原貌
会上,李德、博古仍坚持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要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毛泽东则根据敌情变化,实事求是,主张放弃原定计划,改变战略方向,立即转向西进,到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贵州去。他形象地说,我们何不来个避实就虚,甩掉眼前的强敌,到贵州。为什么一定要去钻口袋?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
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毛泽东的主张得到了周恩来、朱德等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当晚,中革军委向各军团、纵队首长发出西入贵州的“万万火急”电令。
▲1934年12月12日,中革军委发出的“万万火急”电令。
12月13日,中央红军在通道境内分两路转兵西进。这次在危急关口紧急调整进军方向,使红军避开敌人重兵包围圈的重大军事转移,便是“通道转兵”。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重新回顾这段历史,通道会议虽然短暂,但却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重要基础,揭开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的序幕,成为第一次伟大转折的历史开端;通道转兵虽然紧急,但改变了党中央和红军的命运,转出了我们党和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明大道。由此形成的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独立自主、勇于担当的通道转兵精神,更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月11日晚,重大历史事件题材舞台剧《通道转兵》在通道民族剧院上演。
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湘江战役的惨痛教训后,党和红军的高级领导人开始接受毛泽东的意见,逐渐认识到“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通道会议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采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自主地思考解决自己的事情,不再盲目听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它深刻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要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就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通道转兵纪念馆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杨胜群认为,通道转兵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思想新觉醒的开端,不仅使党和红军摆脱了困境,而且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从实际出发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思想立场和思想路线。通道会议决策转兵是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新的起点,也开始形成真正贯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风气。
省委党史联络组副组长杨泰波提出,通道转兵的历史经验及其留下的深刻启示时主要体现在,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能否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的兴衰成败;顾全大局是团结胜利的根本保证等方面。
▲通道转兵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研究交流座谈会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蒋建农认为,自“通道转兵”的建议被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采用开始,毛泽东再次进入党中央决策的领导层,并逐步成为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省中共党史学会会长胡振荣提出,通道转兵贯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为伟大长征精神的锻造熔铸了灵魂与生命,同时激发了独立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主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此次通道转兵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研究交流活动中,共收到论文近百篇,经评审共有47篇优秀论文入选。与会人员围绕“通道会议历史背景”“通道转兵与长征精神”“通道转兵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极大推动了通道会议及通道转兵有关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通道转兵虽然只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一个瞬间,但其中蕴藏着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承载着无尽的时代价值。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长征组召集人马卫防这样比喻道:通道很小,小到只是一颗火种,也把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照亮;通道又很大,大到已经成为一座历史的丰碑,铭刻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闪耀着中国革命的蓬勃希望。
▲12月12日下午,2024湘桂黔红色旅游推介会在通道举行,湘桂边五县签约红色旅游合作协议。(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军 摄)
昭示现实的精神力量
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如今,站在“90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再次翻开“通道转兵”这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其中散发的精神光芒仍熠熠生辉,对于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有着深刻的启示。
▲12月12日,由通道转兵纪念馆带来的——湖南省首届红色微短剧大赛一等奖作品《一担皮箩》进行展演。(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智伟 摄)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通道会议是毛泽东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正确主张得到认可的一次重要会议。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两个确立”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取得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科学反映,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新征程上,我们要善于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自觉地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1934年12月,应红军要求,通道播阳的梁甫耀动员家里姑嫂五人给红军舂米。她们一连舂了五天五夜。这五天五夜,他家成了红军的粮食供应站。红军来取米时开工钱给她们,她们没有一个伸手接钱的,红军只好把钱扔在簸箕里就走,等后面一批红军来取米的时候,她们又悄悄地把钱和米一起灌进了红军的米袋里。这便是“五姑嫂舂米”的故事。红军过境通道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演绎出了“五姑嫂舂米”“一担皮箩”“一盏马灯”等动人的军民鱼水情深故事。
岁月流转,不朽的是革命精神,不变的是初心使命。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努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通道会议上,毛泽东之所以能提出正确主张,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他正是从变化了的战争形势,提出了西进贵州的正确主张。而博古、李德之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违背了实事求是精神,只知道机械的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
跨越90年时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薪火不息,这既是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也是推动我们的事业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断前进的精髓和灵魂。唯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担当、善作为,干实事、求实效,我们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深悟“通道”,方能“道通”。让我们从通道转兵精神中汲取丰沃滋养、激扬奋斗力量,不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向前推进,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创造出新的辉煌!
来源:沅水号子
编辑: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