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8月22日,我们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
处暑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暑天即将结束,正逐渐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由于处暑之后天气将逐渐变凉变干,所以尤其要注意养生以及疾病预防。为此记者来到会同县中医医院,听听专家们的建议。
会同县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龙有军表示,处暑后由于雨量会慢慢减少,空气中会形成燥气,容易出现皮肤、口鼻干燥等,要利用处暑时间好好润养身体。同时由于当前三伏天气尚未结束,白天气温偏高,形成较大的昼夜温差,容易引发感冒、咳嗽、咽部不适等,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
关于处暑养生,龙有军医生提出了的三点建议:
一、处暑起居宜早卧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能提高抗病能力
二、处暑着装宜凉而不寒,注意脐部的保暖。
三、处暑饮食上应该增酸减辛,养肺润燥。可以多吃苹果、葡萄、柠檬、山楂等酸味食物,以及补充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南瓜、萝卜、蜂蜜、芝麻、百合、银耳、梨等。荤类食物可多选用鸭肉、鱼、虾等。但随天气转寒,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饮食上应少吃煎炸、辛辣等食物。
记者还发现,前来会同县中医医院进行针灸的市民有所增加。中医院针灸科医生表示,针灸有助于调节体温和缓解湿热症状,如口干、体温升高、疲倦等。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唐家兴
编辑:王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