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会同县连山乡高涌村成片的农田被薄雾笼罩,村支书谌生刚走在田埂上,时不时地环顾四周的农田。看见有村民正在冬闲的田里种油菜,谌生刚跟他们打了几声招呼,然后又匆忙地往前走。
谌生刚扮演“田长”这个新角色已经一年多了,自从去年全面推行“田长制”以来,谌生刚和村里其他四名“田长”每周都会对全村一千二百多亩的基本农田进行全面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侵占耕地的行为。
“平时除了巡田外,还会跟村民们讲解耕地保护的一些政策。经过我们经常性的宣传和劝导,现在村民们对耕地保护的意识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今年村里没有出现一起违法占用耕地的现象。”谌生刚欣慰地说。
耕地就是人民的“饭碗田”,而“田长”则是“饭碗”的看护人。为了推动“田长制”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会同县建立起网格化田长制组织机构,在全县划定网格1034个,各级田长1347人。通过二级田长、三级田长、四级网格田长联动履职,同时利用“湖南田长”APP对田长巡田的时间、区域及里程进行监测,确保全县每一亩耕地都得到有效监管,守牢全县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当好耕地“保镖”,全方位守护良田
在会同县各乡镇的农田附近,经常可以看见一些高耸的“信号塔”,这些铁塔如同“哨兵”般伫立在农田旁边。会同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铁塔上安装了红外线高清摄像头,可以对范围内的耕地进行实时监测,可视距离高达三公里。一旦监测范围内有耕地破坏情况,消息会立刻传递给该区域的田长。
据了解,会同县已修建耕地监测铁塔178个,并保证每个乡镇拥有6座以上。通过铁塔监测的“天眼”配合田长的“人眼”,对全县耕地进行全方位守护,将耕地破坏行为扼杀在萌芽阶段。
此外,会同县多次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对农村道路修建等占地项目进行实地勘探,坚决规避永久基本农田,尽量避免占用一般耕地,坚决履行“占补平衡”,让全县耕地“双非”比例逐步下降。
做好耕地“保姆”,让耕地健康“成长”
会同县山地面积广阔,许多农田分布在偏远的山区,由于灌溉不便,容易造成农田抛荒现象。为了让偏远地区农田健康“成长”,会同县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勤修机耕路和灌排渠,打通山区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让抛荒旱田变“水田”、“良田”。
在稻田冬季休耕期,会同县安排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户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栽培食用菌等经济作物,这些作物不仅能够增加农户收入,还能给土壤提供肥力,提高来年的粮食产量。此外,会同县大力发展生态稻花鱼米种植产业,鼓励农户进行稻花鱼、稻花虾养殖,推广种养稻花鱼经验,提高农田的利用率、收益率。
“一直以来,我们的耕地保护工作都是重实效、重成果,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实际数据说话。根据全市统计,目前我县恢复耕地变更入库完成率、‘双非’专项整治任务整改率、田长巡田率均排全市第一位。接下来,我们会用更加踏实、诚恳的态度,牢牢守住我县30余万亩的耕地保护红线。”会同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说。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唐家兴 毛 羽
编辑:毛羽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热门评论
打开会同融媒,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