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现在我们社区跟改造前相比,面貌大不一样了,环境变好了,基础设施完善,我们平时有空就约几个老朋友散散步、聊聊天。”10月11日,家住会同县改河社区的杨汉科开心地对记者说。
民生连民心,民生系福祉。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务实之举。
会同县改河社区老旧小区宜居改造,是会同县聚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2023年,改河社区对社区及周边19个老旧小区、8个生态停车场、一个农贸市场、11栋商业建筑、7处街角公园景观、1座新架钢构桥、两座公厕、会同河武装部桥至二桥沿河两岸休闲景观进行改造和建设,投资金额2亿元。
近年来,会同县把创建宜居完整社区作为建强县城龙头、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大事、实事和要事来抓,全面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让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以群众需求为本 “改”到百姓心坎里
民生工程怎么干?老旧小区怎么改?群众最有发言权。
在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会同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将居民的合理改造建议进行传达,通过妥善解决老旧小区遗留问题,有力回应了群众诉求,切实推动了小区品质提升和社会治理创新。
“我们小区自从加装了电梯,现在出门买菜、散步方便多了,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尤其是一大福音。”住在天朗苑小区的林大娘笑着道,天朗苑作为会同目前唯一安装电梯的老小区,采取政府补贴+居民众筹形式,自2023年初动工,7月份完工,8月份投入使用。
天朗苑加装电梯作为一个可复制、可传播、可推广的试点,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县城奥林匹克、金惠花园等小区都将加装电梯,让小区居民告别“爬楼生活”,幸福“一键直达”。
“老旧小区停车位紧张”“沿河排污管道需进一步改造”……针对居民提出的诉求,会同县统筹设计,合理规划,“挤”出停车位;进一步完善排污管道布局,有效解决生活废水排放问题。
基础设施齐改善 打造安全智慧社区
深秋的早上,沿着会同河武装部桥至二桥河边漫步,宽敞舒适的城市步道,赏心悦目的社区环境,居民在新增设的健身器材上悠闲健身,谈笑声此起彼伏,整个社区洋溢着一派欢乐祥和的氛围。
“现在社区变化太大了,沿河的老旧房子都拆除改建,彻底换新颜、添新貌,散步心情都变得舒畅了。”正在锻炼身体的居民粟慧笑着说。
(张镭 摄)
在改河社区片区改造中,会同县重点加强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色规划建设,打造7处街角公园景观,在闲置空地和楼群间布局健身场地设施,开辟健身休闲运动场所,利用河流沿线空间,连通打造岸线公园,丰富休闲功能。
今年以来,改河社区沿河夜宵摊一条街建设不断进行中,并正式招标成功,通过招商引资的模式,完善商业设施,为片区注入活力。同时,改河社区不断盘活社区闲置土地资产,建设林城镇卫生院附近停车场、二桥停车场等8个生态停车场,并加强智能化管理,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文化植入 注重老旧小区“内涵”提升
社区改造,不仅注重“颜值”改善,更注重“内涵”提升。会同县在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环境品质的同时,根据各小区特色和背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坚持“一小区一主题”,展示老旧小区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增强居民向心力、认同感、归属感。
沥青路面铺到单元门口,楼道干净整洁,停车位井然有序……在金丰粮食局小区内,“党建引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红色宣传随处可见,不断植入文明因子,在居民中传递文明和谐新风尚。
该小区居民楼前,一张张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引人注目,往日破旧的外墙蜕换“新衣”,杂乱的菜园升级为党群服务中心与休闲场所,小区的外墙内院都粉刷一新......“以前我们小区好多地方都圈地种菜,看起来不美观,现在经过改造翻新,我们生活起来也越来越舒适。”家住小区的秦女士说。
建好还得管好,如何让老旧小区从面子到里子都升级?金丰粮食局小区成立居民委员会,加强日常管护,及时发现问题,并号召越来越多居民自觉参与到小区的事务中来,增强自己家园自己爱护的意识。
社区改造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一头连着社会发展。如今,会同县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正通过“改造”实现华丽变身,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得到解决,居住得更安全更舒适,对社区也更有归属感、认同感。
据了解,会同县共有159个老旧小区纳入中央补助支持改造计划,涉及454栋13099户,建筑面积117.47万平方米。其中,2019-2021年的91个改造小区已全面竣工;2022年的49个改造小区已完成改造,正在竣工验收;2023年共计划改造19个小区,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李洁
编辑:唐家兴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热门评论
打开会同融媒,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