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尔曾说过:“因为人是最宝贵的,能够照顾人使他康复,是一件神圣的工作。”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也是“95后”护士吴彬参加工作后迎来的第8个职业节日。
5月10日,在会同县中医院见到吴彬时,她正在给病人进行输液。
吴彬是会同县中医医院外科护理组长,从事护理工作8年。吴彬说当时选择从事护理工作,其实是受到自己亲人的影响。“因为我爷爷就是一名医生,他一生都在和药品及病人打交道。”
“与患者沟通我学会了换位思考”
“我一直觉得护士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学校的时候,还没有接触到病人的时候,感觉没有什么,但是自从就是来了临床之后,就发现跟想象中是不太一样的。”吴彬说,因为学校里面学的都是医学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医患之间的沟通确实很微妙。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患有老年性的病人,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时,往往比较抗拒。有时候,打针输液手重了一点点,会遭受白眼,出现一些言语上的冲突,有时候病人甚至会动手打人。
“我们要避免和病人正面冲突,往往是自己消化,有时候换位想想,病人生病了,心情总是焦躁的,慢慢就有点理解了。”吴彬说。
“那是第一次看到生命流逝”
2015年,是吴彬上班的第一年,她在内科病房里遇到了一位退伍老兵。在这之前,这位老兵已经在医院住了有三年时间,平时的生活护理全在医院。
“我了解他们的担忧、更理解他们的心情,特别想为他们做点事情。”吴彬将老兵视为自己家人,耐心倾听与老兵交流,每天协助老兵吃饭、下床、入厕……提供全程、全面、优质护理。
然而,事与愿违。由于病情恶化,没多久,老兵离世了。
“因为算是我班上走的第一个病人吧,也是一起接触了几年的时间,说到这个我还是比较伤心。”吴彬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忍不住落泪。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看到生命从眼前流逝,也让吴彬对身上白色护士服承载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还算是比较年轻的就主动申请了”
2022年11月,会同县中医医院接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指令,要求该院承接中方县人民医院血透病人的治疗工作,共有93名患者。期间会同县中医医院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对血透病区进行了封控管理。接到通知后,吴彬主动报名进入封控病区工作,每天坚持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及患者的护理、生活起居等。之后,吴彬再次主动申请到隔离点,期间负责所有工作人员的消毒工作及培训穿脱防护服工作等,每天任务完成后,及时总结当日的工作,做到零缺陷、零污染。
“我们护理人员比较紧缺,当时我们也有去方仓的,科室里面的话是没有剩下什么人了,然后我还算是比较年轻的嘛,然后我就主动申请了。”吴彬说。
那时,吴彬每天上班要穿着3层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时常汗水把衣服都打湿了,冬天里贴着身体的湿衣服让人觉得“透心凉”。虽然很辛苦,但看到不断有危重患者康复,吴彬倍感欣慰。
“她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护士,在疫情期间,我们科室收了50多个新冠肺炎的患者,医务人员比较紧缺,我打电话给吴彬,她义不容辞地赶到了科室参加了救治,她是一直顶着高烧在工作的。”外科护士长舒久玲说道。
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当吴彬看见那些患者治愈康复后感谢的眼神,当看到自己用百倍的努力把一个个患者护理的很好,看到他们日渐转好和来之不易的欢笑时,她会感到特别有成就感,对生命的敬畏,让吴彬在普通的岗位上追赶寻光、成为光、并散发光。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王敏 李洁
编辑:付俊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热门评论
打开会同融媒,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