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在金竹镇汇达竹业就业帮扶车间内,多台分片机整齐排列,数十名工人动作娴熟操作机器。该镇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楠竹资源,大力发展楠竹特色产业,积极实施“引企进村、就业到户”等举措,切实将楠竹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促进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梁茁丽是一名农村留守妇女,在这家企业已经工作3个年头。她从刚进厂时的普工,成长为现在的技术工,每年务工收入超过3万元。
“我一边工作,一边还能在家带小孩、照顾老人,上班地方离家近,非常方便。”梁茁丽说,在就业帮扶车间上班就和在外面上班一样,每天准时上班下班,一个月工资能达4000元左右,公司还给工人买了社保,现在家里人都说她是妥妥的“上班族”。
农村留守妇女梁茁丽正在操作切片机
汇达竹业就业帮扶车间按照“培训一人、帮扶一户、带动一片”的思路,统一培训,统一就业,有效化解了村民务工缺技术等难题。该车间目前共有60多名在岗人员,其中80%是周边留守妇女,其中有20人是脱贫户。
“我在这里工作两年多了,主要做管理岗位,偶尔兼顾一下运废料的铲车,每个月工资在6000元左右。”脱贫户段顺武告诉记者,家门口就业不但巩固拓展了脱贫成果,也让自己更加自信,爱人在家里开了个早餐店,每个月也能为家里创收3000多元,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
脱贫户段顺武在车间操作推土机分拣废料制作竹炭
脱贫户段顺武在车间操作推土机分拣废料制作竹炭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有产业,就有就业;有就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增收“活水”。“目前工厂已经提供60多个岗位,主要是分切和一些重要技术岗位,都是附近村民在操作,我们现在在旁边还有两个厂正在进行扩建,到时提供的就业岗位可达到100来个。”汇达竹业负责人贺德松告诉记者,通过发展楠竹相关产业不仅给公司带来效益,还给附近村民扩展了增收渠道。
目前,汇达竹业主要以生产竹筷、烧烤签、环保竹炭为主,生产竹制品产生的废料全部用来加工竹碳,既环保又实现楠竹全利用,极大提高了效益。2021年,该公司竹筷实际产量1880吨,产值1034万元;烧烤签实际产量1760吨,产值915万元;环保竹炭2800吨,产值882万元。公司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带动当地楠竹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付俊华 张艺叶
编辑:王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热门评论
打开会同融媒,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