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会同竟有这样的神人,电视上的魔术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2015-10-28 21:17:46 字号:

  回想当年的疯狂任性,张如柏一脸灿烂的笑容

  会同新闻网10月26日讯 (记者 许印文)“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听说在坪村红旗“隐居”着一位高人,他曾带着一家人组成剧团跑了大半个中国,“人体悬浮术”、“牢笼脱逃术”、“大变活人”、“刀枪不入”等大型魔术、杂技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今日,本网记者前往采访这位高人——七旬老汉张如柏,他的江湖传奇几乎可以写成一部小说

  已然褪色的演出剧照

  据张如柏介绍,上世纪70年代,张如柏在坪村集镇凭借“用水银将玻璃制成镜子”的独门手艺和自学的绘画技能开了一家玻璃工艺店,不但能够养家糊口还在坪村一带小有名气。1985年,安徽省利辛杂剧团来会同演出,会同县文化馆请他为该剧团绘制“人头鸡身”演出海报。这次机会让张如柏对杂剧团的武术表演产生了浓厚兴趣,便打算跟剧团习武谋生,遂抛下家里的妻儿随剧团四处漂泊(张如柏负责搬道具)。

  张如柏耍起了“抛刀”杂技,刀子可是真家伙啊!

  在随团的半年里,他用自己制作镜子的秘方与剧团团长交换学到了多项魔术表演技能,并通过苦练基本功掌握了一些杂技表演技巧。随剧团一路演出到达洞口县后,张如柏想起家中妻儿,觉自己离家越来越远,怕以后找不着回家的路了,便离开剧团回到坪村。

  张如柏给记者介绍堂屋壁上贴满的演出剧照

  张如柏回到家乡后,放弃了他们玻璃工艺店生意,天天为乡亲们表演学到的杂技和魔术。为了给节目表演配上音乐,他把家里的电视机卖掉换了一台录音机;为了得到当时文化部门的支持,他天天跑县城文化局。

  曾获“为人民献技艺”荣誉

  因生活拮据,1986年12月,张如柏携妻子、儿子、女儿、侄儿等10人组建“湖南会同红旗武魔杂技团”演出班底,并获县文化局审批。杂技团先后在会同各乡镇演出3个月(除宝田、金子岩其它乡镇都留下他们演出的足迹),然后走出会同,走入“江湖”,追逐梦想。

  

  张如柏的《杂技团演出日志》记录了他们各地演出、训练、票价、收入和当时主管部门演出的许可

  从会同过靖县往通道,武魔杂技团在途经的县城租下电影院、录相厅等场地一路演出。他们自己绘制宣传海报、印刷门票(每场演出票价2角到5角不等)。其中“汽车轧人”、“尖刀悬人”、“人体分身”、“刀杀活人”、“花瓶姑娘”、“人头鸡身”、“大变活人”等大型魔术和“柔术”、“轻功”、“滚桶平衡”、“抛刀”等杂技表演以及相声、小品、话剧、舞蹈构成时长90分钟的演出场场暴满且掌声、尖叫声不断。

  魔术节目《美女腾空》剧照

  杂技节目《顶人晃板》脚下的圆筒不停地左右滚啊、滚啊

  魔术节目《身首异处》张如柏“砍”下自己的头并血淋淋地用手举起,吓得观众哇哇大哭(当然魔术魔术是假戏)

  据张如柏儿子张伟成回忆,当年只有10岁的他放弃了学业随团漂泊,因扮相清秀便成为团里的“当家花旦”,出演女生。可在外演出的收入微薄,一场演出下来,门票收入十几二十元,扣除场地开支后基本也就只够吃饭钱。平时大家就住剧棚,而且每过七八天要“搬家”,有时还因为争地盘或是受本地人排斥免不了发生争斗,日子过得特别苦。父亲对他们的训练十分严格,每天早上四点就得起床练功,“那时,腿只需‘啪’地一抬便可以掰到后脑勺上,一连翻30个跟斗不喘粗气……”张伟成边说边欲向记者展示他的“童子功”,可是多年前回家后就再也没有练过了,现在已经做不出动作了。

  

  尘封多年的入场券

  1991年,张如柏带团演遍了广西、贵州、湖北、四川、云南等周边8省各个县、市,觉得孩子们都长大了,不能再漂泊该成个家了,于是收山回乡,结束他的梦想之旅。儿子张伟成离开剧团重操父业,开起玻璃工艺店,女儿女婿也到贵州做起了灯具生意,于是一个曾红遍华南地区、演出上千场的民间杂技团隐退江湖。

  再次拿起当年的戏票,张如柏满脸忧伤

  时至今日,谈及他一身的杂艺如何传承,老人家惋惜地说:“我现在上了年纪,虽然不能出演,但是我可以传授、可以编导、还可以制作魔术道具……”

  张如柏给家人手绘的画像

来源: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